《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86 汪汀 著 第七纲领 舍财作福
第二十九章节:第七纲领,舍财作福
【原典】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心真满善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什么叫作舍财作福呢?佛教中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所谓布施,只不过就是“舍”这一个字而已。通达于此的人,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都可以舍去。要是不能做到这样,那就先从钱财上去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所以钱财看得最重。如果我们能舍弃钱财,于内就可以破我们内心的悭贪,于外则可以救人之急。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勉强,后来自然会心安理得,最后可以荡涤掉自己的私情,祛除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缘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佛教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还分外布施和内布施,外布施就是舍弃名利、地位,内布施就是连身体都奉献出来,舍身喂虎。另外两种相对好办,智慧和勇气给了别人,我的智慧、勇气还在,并未减少。而财布施就不一样,给了别人我就没有了,而我还要生存。“世人以衣食为命”,所以财布施最难。
传统文化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大学·礼记》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曾国藩外孙聂云台,在《保富法》里反复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他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更好的保富方法反而是不存钱。真正智慧的人是用钱去救济大众,去实现理想,去修福报,而福报才是更稳妥的方式回到自己或者后代身上。那些最富有的,“积而不用”的富商,都会在下一代衰败。没有福报就无法保有财富,和你挣钱的能力水平无关。
战国时代的赵宣子平时乐善好施,总是施舍茶饭给人。一天,他看见一个人快饿晕倒,赶紧拿东西给他吃。但是这个人把食物放在一边,没有马上就食。赵宣子很惊讶问:“你都饿成这样了,怎么还不赶紧吃掉啊?”他说:“我妈妈还没有吃东西”。赵宣子连忙说:“你尽管吃,我再准备一份给你母亲”。听到这句话以后,这位把父母摆在第一位的人,才放心地吃起来。后来有人要谋杀赵宣子,千钧一发之际,这个人出现在他面前,帮他杀出重围捡回了性命。这就是为了报答当初的“一饭之恩”。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有一次派魏子去收租,结果去了三次都没有收回租金。问原因,魏子说:“我把租税用您的名义赠给了贤人。”几年以后,有人向齐闵王诬告说孟尝君要造反,结果那位贤人听说了立刻上书齐王,保证孟尝君不会造反,接着在宫殿门口自刎明志,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
冯谖也是如此,他在薛地帮孟尝君收租,把能收上来的收了,收不上来的就免了。因此当地的穷苦百姓都没有跑路,纷纷传扬孟尝君的好名声。这位冯谖后来不仅帮孟尝君保住了地位,并且较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现代社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很大程度上不是对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套的考量,反而是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援助。个人也是这个道理,区分一个富有的人和一个不富有的人,或者说贵族和非贵族,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持有多少财富,同时也要看这位富者有没有仁心。能舍财救济苦难大众的,历经至少三代以上不衰败的,可能才有资格提自己的门第。
现在的投资公司多如牛毛,投资项目更是繁多,我相信有一大半的项目是亏损的。如果能拿出一些明知道是亏损的钱去做一些善事,这个钱就不算亏损。社会的救助机构毕竟是少数,还是要靠社会大众的力量互帮互助,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我写这本书也是这个道理,从经济上看,我相信一定是亏损的,我没有听说谁卖书能赚钱,甚至连新华书店都是亏损。但是每次想到这个钱花在这本书上面,既是法布施,又是财布施,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早年我学习传统文化,很难理解福报到底是什么?如果有100万元现金和价值100万元的福报放在你面前,请问你如何选择?100万元现金拿走,立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困难。我可以买车,甚至可以买房,现金在手,很放心,很实在。而价值100万的福报看不见摸不着,很虚无,很不放心。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现金。所谓福报究竟是什么?
我有一位台湾朋友曾不幸得了癌症,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见到他时,发现他面色红润、病已痊愈了。他非常感慨,因为在他最需要接受治疗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对的医生。
通过这位台湾朋友的慨叹,我突然明白了福报的意义。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古人所指的福报,福报就是保障你在最合适的时候,遇上了最对的人。结婚的年龄遇到对的伴侣,才能成就美满婚姻;进步的时候遇到了对的领导,才能仕途顺利;生病的时候遇到对的医生,才能重获健康。生意是否兴隆,婚姻是否美满,仕途是否顺遂,这些和金融危机、市场营销无关,而统统只和福报有关。世人追求的东西很多是金钱是解决不了的,唯有看不见的福报才能轻松解决。
100万元现金并不能治愈一位癌症病人,但是福报能够保障你任何时候在对的时间出现对的人。就好比前文中孟尝君遇贤人,或是我的台湾朋友遇到名医。所以你面临的困难,都有一个人拿着药方等在那里。培福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他。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