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55 汪汀 著 德日进 过日少
【原典】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yì)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nǎn]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观海听涛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身上的罪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当我们反省检讨的时候,看不到自己犯的错,那是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就像眼睛上长的白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一样。罪孽深重的人,也会有效验显现:要么大都心神昏塞,转头就忘;要么常无事烦恼;要么见到正人君子就羞愧沮丧;要么听闻正道则闷闷不乐;要么施惠于人却反遭别人怨恨;要么做一些颠倒的梦,甚至语无伦次,精神恍惚。这全都是作孽的征兆。若有上述一种情况出现,那就应该奋发图强、洗心革面了,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
龙马精神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有的人可能会想,我好像找不到自己的过错,也有人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错。那么请注意,了凡在第二章《改过之法》结尾时列举了几种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就属于业障:
第一,心思封闭,精神昏沉,对交代的事情转头就忘的人,特别是年轻人;
第二,对没有发生的事却总是忧心忡忡的人;
第三,见到领导或有大德的人,因为心里有愧而显得难为情的人;
第四,听到圣贤之道却不心生欢喜的人;
第五,布施给别人,报恩给别人,却遭到埋怨或报复的人;
第六,有精神分裂,讲话胡言乱语,开口就词不达意,没有正能量,没有志向的人。
以上,这六种,都是自己造作、业障严重的结果。
了凡先生认为,在赐福给一个人之前,他必须首先改过。孔子认为,如果遇到应该教育的人你没有教育,那么你是“失于德”;如果遇到不该教育的人你强行去教育,他根本听不进去,这叫“失于言”。佛教认为,如果一个人是法器,你就应该传法给他,不传就是“失人”;相反,非其人就一定不能传给他,这不叫“吝法”。本领小的时候破坏力少,伤害的人少,罪恶也就小;相反,如果坏人得法,本领更大、能力更强,破坏性更大,罪过也就更大。
如何区分谁是可以传法的人呢?改过之法其实就告诉我们,勇于改过的人就是对的人。因为善于改过的人,具备了心地纯净,自我反省,谦虚谨慎,改过自新,勤劳智慧等等诸多能力,能改过就解决了很多问题。
古人更重视是非观念的教育,远大于对技能的培养,这在现代也非常有借鉴意义。改过的目的是为了传授我们真正的大法。什么是真正的大法呢?第三篇《积善之方》和第四篇《谦德之效》,就是真正的大法。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