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孔子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44 汪汀 著 从理上改 入情入理

第十四章节:从理上改,入情入理

【原典】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huò),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唐风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善于改过的人,在彻底改正某个具体的错误之前,会先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譬如,犯了杀生之过,就应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生物都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却要杀害它们来养活自己,我们这样做又怎么可以心安理得呢?况且这些生灵被你杀害之时,先受宰割之苦,再受蒸煮之痛,种种痛苦,深入骨髓。为满足自己的口欲,各种山珍海味盛满桌面,但是这种种美食吃过之后,被肠胃消化,最后我们的肠腹中还不是空空的吗?蔬食菜羹之类的素食也一样能填饱肚子,又何必为求得口腹之欲而杀害生命、折损自己的福禄呢?

天马行空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为什么要提升一个高度,从理上改?因为你对错误理解的越深刻,改正的就越坚决。而且改正的范围也会更大。

比如佛教讲究持戒,主张“以戒为师”。为什么和尚需要戒酒?因为酒是一种不好的“助缘”,人在喝酒以后心性会发生变化,会酒后放逸,生出各种欲望,从而影响出家人清净修行的心。当你明白这些道理以后,你就不会在有人看得见的地方戒酒,而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偷喝。同样的道理比如戒烟,佛教从来就没有规定和尚不能抽烟,但是人们在哪座寺庙里看见方丈抽烟呢?相反,如果都是从事上改那就麻烦了。戒律规定了不能抽烟,那请问电子烟算不算烟?未来还可能发明出一种比电子烟更高级的产品,请问佛祖要不要规定的这么具细?事实上,无论物质世界的产品怎样变化,但是道理是不变的。抽烟既属于“耽染尘情”,也伤害身体,出家人当然会自觉戒除。

奇妙的是,当你进入最高阶段,从心上改的层面后,其实所有的戒律又不存在了。戒律只是一种在修行过程中帮你更快理解生命本质的手段而已,跨越过这个阶段,就会进入到百无禁忌的自由状态,甚至连形象都没有了。事实上高维度的菩萨本身没有“像”,但是人们如果在寺庙找不到一尊具体的形象,就会感觉太虚无,摄不住魂魄。

佛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济公。他那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状态,绝对是大乘佛法的最高境界。危险的是,如果没有达到他那种境界,是绝不能学他的。不好学,也不容易学。还是有戒律,按照规则一步一步来比较踏实稳妥。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