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关公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60 汪汀 著 施政纲领 心怀仁义

第三章节:施政纲领,心怀仁义

【原典】

鄞(yín)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tà]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bèi)理,不由人不怒。」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

妇曰:「囚从何来?」

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祖上有阴功,子孙当显贵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浙江宁波人杨自惩,起初在县里做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当时的县官作风严格,有一次县官处罚一个犯人,直打得他血流满地,而县官还不息怒。杨自惩就跪地为犯人求情,请县官息怒宽恕。县官说:“此人伤天害理,目无王法,怎能叫人不怒?”杨自惩听了就叩头说:“为政者失道,百姓涣散已经很久了。如果知道是这种情况,那么便会哀痛可怜这些黎民百姓,就不会因为审出了案子而高兴。高兴尚且不可,又怎么能动怒于民呢?”县官听了,被感动而平息了怒火。

虽然杨自惩家境非常贫穷,但是他从来不接受别人的馈赠。有时碰到囚犯缺粮,杨自惩经常想办法多方周济他们。有一天,县里新收押了几个囚犯,这些囚犯饿得就像嗷嗷叫的婴儿,非常可怜。当时杨自惩自己家里也缺米。若是把米给囚犯吃,那么自己家人就要挨饿了;留着自己吃吧,那些囚犯也怪可怜的。他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妻子问:“这些囚犯是从哪里押来的?”杨自惩说:“是从杭州来的,他们一路上忍饥挨饿,脸色饿得发黄。”于是他们把自己家的米拿出来一部分,煮成稀饭,分给那几个囚犯。

后来杨自惩夫妇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守陈,次子名叫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做到刑部侍郎,次孙也做到四川廉访使,还都是名臣。当代的两位著名的人物楚亭和德政,也都是他们的后代。

子孙必有兴者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杨自惩体恤囚徒,自家贫困却依然煮粥救济犯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杨自惩还是一名小小的县吏的时候,敢在县宰盛怒之下,为处罚的血流满面的囚犯求情,可见他的存心仁厚。

对于为政者,首先要从自己为人,行为人之事,然后才能自觉地施行仁政。正如《孟子•公孙丑上》所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仅仅是为政者需要明白这个道理吗?当然不是。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限范围”,公务员只是权限范围相对大一些。我们中有的人是公司领导,有的人是部门经理,有的人是父母长辈,还有医生、有律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在我们的“权限范围”内,尽可能地心怀仁义。医生尽量不要把最坏的结果一股脑的告诉病人,律师尽量伸张正义,建筑师尽量不要偷工减料,公务员面对百姓的窗口尽量和颜悦色。这样既完成了职责,又做了善事,为子孙积功累德。

我们这个世界是靠爱来维系的,孩子缺乏爱,他就一定会叛逆;百姓缺少爱,他可能会叛逃。对于国家也好,家庭也好,都应该重视教育、心怀仁义,而不是严刑峻法。老子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领导人都不相信人心本善,不愿意去教化,不愿意以身作则,“上失其道”时,人们怎么可能追随呢?

鲁国的大夫因国家偷窃案件比较多。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你自己作出表率不要喜欢金银财宝,底下的人就不会去偷了。领导者贪婪,人民就会贪婪;领导者心怀仁义,人民就心怀忠义,上行下效。

早年去过台湾,机缘巧合安排参观台湾最大的监狱。他们的监狱感觉更像是一所学校,叫做“矫正署”。囚犯也不叫囚犯,叫“再生人”。监狱不是牢笼,是教化、矫正人的场所,很让人感动。如果将犯人视为恶魔,监狱视同地狱,那么刑满释放的犯人,不是把恶魔放回人间吗?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