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关公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15 汪汀 著 先觉觉后 自觉觉他

第十三章节:先觉觉后,自觉觉他

【原典】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汝信得及否?」】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了,那就尽量去改正过去导致不得功名以及不能生子的毛病吧。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包容,务必要和爱,务必要珍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的你在昨天已经死掉了,今后的你在今天刚刚出生。如果能按我讲授给你的道理去做,你就会摆脱既定的命运而获得一种新的生命了,这就是义理再造之身。

我们的肉身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践行尚且能够承载天道法则;义理再造之身是通过践行天道显现义理,哪儿有不能感动上天,彰显天道的道理呢?商朝的贤君太甲说:“天作孽尚可挽救,自作孽则不可逃”。

《诗经》中说:“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于天道,求祸求福全在自己。”孔先生推算出你不得科第,无儿无子继后。虽是上天注定但仍可改变。只要扩充德行,力行善事,广积阴德,这是自己所做的福报。怎么会享受不到呢?

《易经》是为君子服务的,有助于这些德行高尚的人趋吉避凶,如果说天命是恒定不变的,那又如何避凶呢?易经开章第一义:“积善之家后世一定有享不尽的福,你相信吗?”

龙马精神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中华文脉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河流有主干有支流,我们都在这条河流边汲取善知识传承文明。几千年来,我们的古圣先贤在这里得到滋养。而我们的责任,是把这条已经留到了今天的文脉,使之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继续发扬光大,“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读到这里时激动不已,痛下决心,如袁了凡改“学海”为“了凡”一样,他改号“涤生”,从此洗心革面改变了个人命运,进而改变了国家命运。改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名字能够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这位连毛主席都佩服的曾文正公,就是在这本书的这一段话得到了启发,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如今的我们同样读到了这一段话,这本书能同样成就我们吗?

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灾可以规避,命运也可以摆脱,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命运呢?云谷禅师道出关键四条:“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

“务要积德”。积德就是修福报,就是做善事。什么是善事?利益大众,服务社会,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善事。总而言之,对别人有利的事就是善事,相反自私自利就是最大的不善。积德还有阴德和阳德的区别,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政府也表彰你,福报立刻显现,这就是阳德;做了好事永远没有人知道,不彰显出来,那就是阴德。阴德最难得,因为阴德能够穿越时空,传之后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富人在过年时周济穷人,都选在没人看得见的深夜把财物放在窗台上转身就走,为的就是不让人发现而广积阴德。

“务要包荒”。包荒是《易经》里面的话,意思是包容广大。《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现象,就像早上的露水,或是一道闪电,来不及反应就消逝不见了,快的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试问自己,昨天真的存在过吗?可能还有些记忆。那么去年今天呢,你还想得起来吗?世间的一切境界都是白驹过隙,过眼云烟。我们生活的空间本来就和梦境一样,都是心的显现。量子学已经发现波粒的二象性,振动频率低的是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是精神。爱因斯坦推导的质能方程E等于mc²,物质都是以能量的方式存在,物质和精神还能怎么划分呢?执着于眼前看得见的相就会痛苦。为什么能够包荒,包荒的前提是认清了世界的本质。明知道是假象,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有时候既要原谅别人,更要原谅自己,给自己一条生路。

“务要和爱”。“和爱”,就是孔子讲的“仁者爱人”和“温、良、恭、俭、让”,也是佛教讲的大慈大悲。有的人犯错是因为“不得已”;有的人犯错是因为“无明”。面对不得已犯错的人,我们多转换角度,替对方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无明”的人,我们更应该觉得他是个可怜人,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为什么传世经典和圣贤教诲,都鼓励我们做一个温厚的人呢?表面上看起来明明是刻薄寡恩的人更占便宜,旁人还不敢惹他。但是圣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规律,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凡是刻薄寡恩的人,在晚年都是没有福报的。执政也是如此,重用法家的朝代,更易招致速亡。

“勿要惜精神”。身体是一切修行的基础,肉身是常数,受阴阳所缚,很容易坏掉。另外,你的健康还牵动着很多关心你的人。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不用说伤害自己,哪怕是开车的时候油门踩的大一点都是不孝。如果父母知道你是开快车的人就会担心,为你担心就是不孝。

《了凡四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篇。第一篇里最重要的就是了凡和云谷禅师的这番对话。而对话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关键性的四个“务要”。四个“务要”是所有改变命运的终极法宝。改变命运必先从改变个人命运开始,继而是家庭命运,再则才是国家命运。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还要先觉觉后,自觉觉他,并且要百分百坚信,不能有丝毫怀疑,只有心诚才能去真心的践行。汉朝名将李广在一次行军途中,由于路边杂草横生,草丛里有块大石,他误以为是猛虎,一箭射去目标纹丝不动。下马一看发现是块石头,但是箭却拔不出来了。当他惊讶于自己的神力往石头上又射了几箭,却再也射不进去了。因为他心里已经知道这是一块石头。“精诚所至。金石为裂。此至诚所以格天也。”

“易为君子谋”。所有的圣贤和经典,都是帮助我们成为“极善之人”,只有极善才能改变命运,心想事成,离苦得乐,幸福自由。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了凡先生接下来怎么做的呢?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