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关公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09 汪汀 著 心灰意冷 无声抗议

第七章节:心灰意冷,无声抗议

【原典】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己巳(公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了凡四训之我鉴》道法自然  插图汪国新

【译文】

我成为贡生进入北京国子监学习,在北京住了一年。这段时间,我每天都静坐在那里,也没有了读书和继续学习的愿望。

己巳年,我从北京的国子监去南京的国子监学习,还没有去学院报到,先到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我与云谷禅师面对面静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了凡四训之我鉴》 插图汪国新

【启示】

当一个人知道“命运之手”存在,而且命运是无可摆脱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刻苦学习都与成绩无关;所有的养生知识都与寿命无关;所有的勤奋和努力都与结果无关,那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能不能对我的命运进行抗议呢?我又能对谁提出抗议呢?袁了凡采用的是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展现出两种状态:他是静默的,同时他也是抗争的。他上班打卡,但他“不阅文字”;他是静坐,他也是三昼夜不瞑目。同一种情绪怎么能表现出两种状态呢?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时常遇到,嗓门大的那个人往往是心虚的,谦虚的那个人常常是更有实力的。

袁了凡做了贡生后,进入北京国子监学习。在北京待了一年,每天除了打坐还是打坐,不读书也不奋斗。看得出来,袁了凡已经非常有情绪了,并且情绪越来越大。因为第一自己的命不好,第二改不了,第三想不通。

袁了凡已经得了虚无主义的精神疾病,人生失去意义,很痛苦却又得不到疏解,也没有办法疏解。虽然尝试摆脱,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命运的安排,无数次验证摆在面前,无可辩驳。

公元1569年,袁了凡从北京返回南京。明朝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北京,另一个是南京。皇帝办的学叫国子监大学,国子监在北京有一个,南京也有一个。北京的那个叫北雍,南京的叫南雍。袁了凡在去南京国子监报到之前,先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

袁了凡的人生又将开启一个波澜壮阔的新篇章。他慕名找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一等一的大师,他不仅点化了了凡,还点化了憨山德清等人,是当时享有盛名的人物。而这样的人是袁了凡的朋友圈。许多人命运重大改变,往往是因为遇到一位高人。而这个人会对你的思想进行提升,从而达到命运转折。人的改变总是根源于思想的改变。

如果说了凡第一次在慈云寺遇贵人是被动的、无心的,那么这一次寻访云谷则禅师是主动的、有心的。

看到了凡主动拜访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反思自己,在我们心中有没有这样一份名单呢?这份名单记录着今世最伟大的人物,比如净空法师,曾仕强,星云大师,稻盛和夫等等;

其次,我们有没有与名单上的大师建立联系并时常请教;

再有,当这些大师在我们的生命中擦肩而过时,我们有没有珍惜缘分,还是成为了匆匆过客?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朋友圈,朋友圈强大,这个人成功的几率就大。袁了凡的一生没有做过显官,也就是没做过大官。但他有许多高层次、高能量的朋友,类似云谷禅师。袁了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朋友圈。

袁了凡拜会云谷禅师,一定提前做了功课,知道他是一位得道高人。了凡在生命中主动寻求这样高能的贵人帮助,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云谷禅师会客的方式是邀请他到禅堂,丢给他一个蒲团,也不跟他讲话,结果袁了凡在那儿“三昼夜不瞑目”。“不瞑目”不是指眼睛瞪在那儿,三天三夜不眨一下,“不瞑目”的意思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没有妄想、也没有杂念,并且精神饱满的样子。圣贤往往排斥那些眼睛眨得特别快、思想特别活跃的人。云谷禅师看到了凡表现出来的状态,认为他这么年轻就有定力,说明禅定的功力好。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