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97 汪汀 著 造命者天 立命者我
【原典】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公元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jù)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lì),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公元1597年),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 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译文】
江阴的张畏岩,学识渊博,文章做得很好,在一些读书人之中已经有些声名了。
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发榜,榜上没他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好使,看不清东西。当时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于是就把怒火发到道士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写得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生气地说:“你又没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写得不好?”道士说:“我听人说,写文章贵在能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可见你非常心烦气躁,你的文章又怎么会好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这番话,不自觉地折服了,于是他就走上去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考中全靠命,命不该中,文章就是写得好,也是没用的。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畏岩问:“既然是命,那又怎么能转变呢?”道士说:“造既成之命者在天,立未来之命者在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有什么福报不可能得到呢?”张畏岩问:“我是个穷读书的,能做些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由自己的心做出来的。长存行善之心,就会功德无量。就像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反而去骂试官呢?”
张畏岩就从此谦卑,自我克制。他每天力行善事,功德日渐增厚。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梦见到了一处高房中,得到一册试录,其中有很多缺行。他就问旁人,那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名册。”张畏岩又问:“为什么名册里会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人说:“阴间每隔三年对那些应考者要考查一次,只有那些积德并且没有过失的人,在这个试录册上才会有其名字。就像册中前面的缺行,都是本应该考中,因为新近品行不端,轻薄无行而被从册中画去了名字。”接着那个人指着册中的一行说:“你三年来,非常谨慎小心地修持自身,或许你就应该填补此处空缺,希望你洁身自爱。”
后来,张畏岩这次考试榜上有名,考了第一百零五名。
【启示】
江阴张畏岩因考试不中,怨天尤人。后广积阴德,功德圆满后登第。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是袁了凡讲“谦德之孝”的五个案例中最后一个案例。前面四个用的是正面例子,最后一个用的是反例。甲午年(1594年)南京乡试,张胃岩揭晓无名,未能得中,愤愤然大骂考官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当时张胃岩的文章已经小有名气,学识应该不错。但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吗?旁边一位道者表示“呵呵”,评价了两句:“第一,写文章要心平气和,你没有做到,所以你文章不会好;第二,能考上,全要靠命,你没有这个命,所以对不起,你考不上”。张胃岩马上转过头来请教如何改命,这一举动颇有当年了凡见云谷禅师的风范。道者答:“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如此这般,你就能考上了。
三年后,张胃岩做了个梦。他梦见阴间科第考核,很多以前在榜上的反而被除名,而他以前不在榜上的反被增补进去。原因就是三年来他积功累德、自尊自爱,改变了命运。张胃岩在盛怒之下,能够及时转舵,马上听取反对意见,做180度大调整,说明他是很有慧根的。同时能够看出他以前的基础打得比较好,得到道者的助缘就能够幡然悔悟,实在是难得。
这基本上算是第二个袁了凡的故事。很多时候命运的改变从内部改都非常难,因为自己属于惯性思维。而从外部助缘就不一样,它提供一种逆向思维,加上你以前的学识的基础,从而对命运做出重大调整。有知识、有学问、懂谦虚的一大好处,是能够时时反省,事事调整,改变命运,而不在“无明”中浑浑噩噩,一成不变,蹉跎一生。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