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了凡四训之我鉴》长篇连载 070 汪汀 著 如理如法 正确行善

第十三章节:如理如法,正确行善

【原典】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紫气东来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译文】

如果要进一步精要地讲,就是行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都应当深入地辨析。行善而不去穷究其中的道理,自认为是精勤修行,但事与愿违,哪里知道这是造孽,既枉费苦心,又没有益处。

子孙必有兴者

《了凡四训之我鉴》插图 汪国新

 

【启示】

前面的十个故事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表达了同样的善心善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仅仅捧着一颗善心就能够面对纷繁的社会吗?这显然是不够的。了凡先生“精而言之”,把善的八种分别列举出来,提供我们更多范本和角度,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运用。

世界纷繁复杂,哪怕面对同一种局面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冲突的、矛盾的、分别的。举例来说:我们形容一个人“忠诚”,就会有一个反义词叫“大奸似忠”;形容一个人行事“果断”,就会有一个反义词叫行事“武断”;看待结果时可以“成者王侯败者寇”,也可以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管理企业时强调“做大事不拘小节”,还是强调“魔鬼藏在细节中”;遭遇敌人时“两军相逢勇者胜”,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为什么面对同一种局面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看到的是假象。表面上生活简朴,其实在别墅里藏着现金;看起来一心为民,背地里欺压百姓;看起来肝胆相照,背后却出卖情报。因为展现出来的都是假象,看不清真面目,假象迷惑了世人的眼。比如京剧里的大白脸曹操、篡汉的王莽等等,都是大奸似忠的代表。

第二种情况: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人们因为自身的学识、年龄、地位、角度、地点、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都会有各自的理解。比如细节是不是很重要?当然很重要啊!但是领导者必须考虑方向,执行者必须注重细节。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再细的细节都会背道而驰。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领导讲这句话就错了,执行者讲这句话就对了。

第三种情况: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一群盲人来到大象面前,他们中谁都没有见过大象。甲摸到象耳说大象像一面扇子,乙摸到象腿说大象像柱子,丙摸到象肚说大象像一堵墙,三个人描述的都不一样。常理上讲只有一个人讲的是对的,另外两个人讲的不对。但是事实上,所有的盲人讲的都是对的,只是每个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仅仅表达了同一事物的某一种属性,而非全貌。

人类因为生活的地域不同,诞生了完全不同的文明、宗教、语言文字等等。从更大范围来看,我们总结的大量知识都是正确的,但都只是描述了宇宙法则的不同侧面。各民族、各宗教,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理解宇宙法则。

宇宙法则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老子把它叫做“道”;《圣经》里叫做“上帝”,佛教讲“究竟真实”,科学叫做“自然规律”。

固然我们都是自由的,每个人可以信仰自由,也可以思想自由,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呢?因为传统文化是目前为止,对真理的理解和描述最周详、最无漏的知识系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能够追求真理,最快领悟到宇宙法则,顺应自然规律,获得更大的成就,帮助自己和社会大众到达彼岸。

好比我们小时候都会背诵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你当然可以有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背诵乘法得数,但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更好的,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呢?传统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绵延至今都颠之不破。相比较而言,现代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读圣贤书,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理念、哲学思想,一个人一套想法。|“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的消费观;“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观;寅吃卯粮的经济观;社会流行的成功学;“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婚姻观,这些言论乍一听起来好像都蛮有道理,但是这些说法是真理吗?读过圣贤书的人心里都有一杆标尺,他们掌握了宇宙规律,任何人都忽悠不了他们。

了凡先生告诫子女,不是仅仅有善心就行,还要穷其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理如法的去行善,明辨是非。这样就不会事倍功半,枉费苦心。

接下来了凡仔细分辨了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八种区别。

 

书籍完稿于2019年8月

发表于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