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孔子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努力用画笔探触人物的心灵(下)

 

——连环画《长江三部曲》创作杂想

汪国新

(三)以景托情,以物托情

 

多愁善感的杨宝瑜婚后赴川前夜,故地惜别,文中深情地描写:“再见了,教堂、灵隐寺、冷泉……”开始我画风景画似的一一画出。画完后,气氛完全相反,象在游山观景。经过分析后认为:那些熟识的山水,建筑此时已不是眼中之景属于忘形会心的主观镜头了。后来只取月光下冷泉粼粼,浮萍点点,而人物只吝啬的给她个半身背影。她的“档案”提示我,渲染这种凄清的意境借助浮萍也想给读者寓意点什么。在她身边我又加上个朱佳富,依偎的情人终归要抛弃她也是她最后的归宿。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宁静的内涵。

李明是张碧秀向往的情人,早年曾相恋,后来分离。张嫁了棉纱,不久便离婚了。她寡居浊世,有苦无人诉,有泪无处流。当十年后与李明聚会,两人从望江酒楼出来后,画面是一排顶天立地的石梯,他们拾级而上,周围不另设一人一物。在张碧秀的眼中,此时天地间只有“我”和“他”,我认为:减少和削弱也是一种夸张。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作适当夸张,艺术的真实就会更加强烈。

杨宝瑜资助朱佳富留学,双方书信不断。原画是一画分两幅,一半杨当首饰,一半在剑桥大学看信。这种处理既直且露又不美。生活中,我有体会:两地相思愈苦,愈觉对方比实际地理还遥远。喜儿唱:“隔墙好比隔大海。”况他俩却真的隔着汪洋呢!我将画改成空镜头,无边大海,一行飞雁。有人说:大雁飞不过海洋,我以为“鱼雁传书”是寄情。艺术形象不光是物象,也有情象、意象。作为连环画作者,应集导演、演员、摄影、化装、道具诸项于一身。画面的环境道具都应作为烘托人物的连环画语汇而存在。既要精心置导,又不留下作者的痕迹。同样是电灯,金四在三姨太家中看到很新鲜,被赵专员软禁后,看到电灯就刺眼心烦。床下的夜壶、脚盆中未拧干的毛巾、东一只、西一只的鞋子与前幅井井有条的专员公署花园形成对照。用软禁室的空荡表现金四心灵的空虚;用道具的零乱表现金四心情的烦乱。

原著和编者提供了用画笔探到人物的心灵中去的文字基础。以《佳富筹金》一集为例,脚本围绕涪陵与民成两公司竞争,涪陵公司濒临破产的主线,组织了几次酬金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向土地主金四骗取钱财,既报了私仇,又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为了使朱的复仇有感情铺垫,从情节的起伏中加强朱佳富连贯的情绪节奏,脚本增设了几个内容。故事一开始朱、金结仇之事即提出了出来。朱返乡后,家破人亡,为表现他的悲愤和复仇心理,增设了朱佳富在父母坟头默哀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形象的暗示,为后果设立了路标。坟头的哀悼与聚赌诈金四的情节有了内在的联系,与后面表现的“豪华的金家大院就这样一举败落了”的内容形成了相互照应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原著中赵专员诈金四的情节是暗写的,改编将条暗线拉明,并增加了赵专员和朱佳富看金四字据一则内容。这样使形象更清晰,故事情节更集中。

连环画是美术与文字嫁接的艺术形象。只有文画合一才算完整。我赞成邵劲之老师的观点:“连环画光看文字脚本应是看不懂的。”在这套画中,我与原作者改编者密切合作,对文修画,对画改文,逐步深入。

(四)靠拢生活,积累感情。

 

我是个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艺术学徒,基本功很差,画不好速写。在体验生活中,主要注重感受。为了画好码头一场,我多次到川东沿江码头,常挤在旅客队伍中,体会在人多人少的不同情况下,上下船的不同感受。这比站在一旁观看感受要深的多。体验生活也要自找苦吃。船上的五等舱里是我体验生活的好场所,我常和四川老乡东西歪的凑在一起,观察这些不加修饰的人们自然表的全过程。《李明进川》中的码头上和船舱内众多人物的动作很多便是从这里提取的。

多问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渠道。如资本家谈生意,不如今用开会的形式,而多半是在茶馆、酒楼、浴池、妓院。四川还有一个独特的交易方式:双方哑迷似的,一方在袖内做手势,另一方则在他袖中摸表示数字的手指。尽管作品中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场,但知道这些,就为构思画面多开了一扇门。

平时的积累尤为重要观察生活有心与无心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一次由汉返宜途中,船员餐厅正在播放中美女排激战的电视,我准备去观看。一上楼梯口,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在眼前,餐厅外里三层外三层扒满了姿态各异的旅客,我绕到餐厅内向外看,情景更为精彩!一长排取景框似的窗口,塞满了表情丰富的人物群像,生动极了。我把在这个场面的感受反用到《巧斗袍哥》一集,旅客怒观皮船长捆打张阿德的激情戏中。我觉得生活中人们的一切自然姿态都是为了使自己舒适。舒适就是自然,就生动。如何在规定的情节中找到准确的动作呢?我体会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挖得越深,人物的外部动作反而越平常。生活中有些感情内涵城府很深的人几乎近似无表情无动作我追求书中人物不在某一个画面给读者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却把整个形象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倘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忘记了编者和绘者,心中只有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这将是我的最大快慰!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但远未达到。

在连环画的继续创作中,我将随时审视“抓钉”的两头:是否抓住了原著和生活,努力把画笔探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为此我不敢有任何懈怠。

 

 

《长江三部曲》汪国新 郑桂兰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