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服·家谱礼服”暨“家风家训·法治中国”全国巡展在京启动

2015年5月29日,“中华国服·家谱礼服”全国践行暨“家风家训·法治中国”诗书画全国巡展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法治诗书画院及汪国新国学演艺堂隆重举行,同时启动河南“世界郑氏文化节·家风家训”诗书画展。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代表身着“中华国服”身着“中华国服”、各“家谱礼服”、“国学礼服”首次登场,并进行精彩的演绎。本次活动由中国国服协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诗书画院联合主办,华人频道及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


中国的家训文化历史悠久,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最早萌芽于五帝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等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兴节俭办事之风的当下,重温一下这些古训更是大有裨益。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活动盛邀国内传统文化传播领域中优秀领军人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中国国服协会秘书长、上海国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则东;中国国服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燕山红集团董事长郑桂兰;农工党中央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泰国·东盟国际《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贡献奖》获奖者聂振强;宁波东方国服研究院院长王彦;宁波神农喜剧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春;南洋酒业总裁、荣获2013年国际巴拿马金奖蔡文河;中国国服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谢孝国;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才;华人频道副主编方小亮;宝隆艺园董事长陈各新等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风好家训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认为:“家风正,则民风淳、则政风清、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由法治中国诗书画院举办的“家风家训·法治中国”诗书画全国巡展活动在5月29日拉开序幕,一方面指引人们向高贤大德学习,保持德行高尚;另一方面强调继承、重视家风世泽,团结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激励人们努力做好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典范。

农工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泰国•东盟国际《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研究贡献奖》获奖者聂振强先生致辞,他认为:“一、‘国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的标志符号,应以推广使用;二、突出中华民族特色,传承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三、建议将‘中华国服·家谱礼服’倡议活动推向海外姓氏宗亲。

中国国服协会秘书长、上海国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则东讲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与中国国服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燕山红文化集团董事长郑桂兰带领“中华国服·家谱礼服”展示队伍。

中华家谱大典盛大首发,聂振强先生赠送汪国新先生家谱大全,汪国新先生回赠其最新力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诗、百书、百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为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部分研究员、创作员颁发证书。

中国国服协会常务副会长郑桂兰为百家姓代表人物颁发证书。

“家风家训·法治中国”诗书画全国巡展活动启航。

目前,张姓约9100万,王姓约9436万,在我国占了很大的人口比重,因此家风家训的传播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现有的形式中,图录可以参与展出,家谱也可以参与其中,我们亦征集各家族条训,书画家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此为母体进行创作,为各姓氏家风家训立传,树立家族形象。11月份在河南面向国际的“世界郑氏文化节·家风家训”诗书画展也在如火如荼的筹备中,引领各姓氏家族自觉履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中国国服协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诗书画院努力践行先贤的教诲,不懈发扬厚德思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不仅以诗书画的形式面向全国展示,而且可以用更多元化的形态让更多的人接纳。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当中,家风家训用时装演绎,时尚的形式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今后的巡展中,也将以多种形态和地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和扩大影响宣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今年两会提案“共圆中国梦、需要中国服”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中华国服百家姓“家谱礼服”借钵追根溯源,中国国服协会、中国法治诗书画院等单位联合发起全国践行活动,全面推动“中华国服”的建设。以服饰符号塑造具有民族感和时代感的国家品牌形象。

国服是一个国家时代的符号,代表着民族文化及民族特征,在国际社交场合,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文明。国服承载着美,更传递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华美服饰。无论是深衣襦裙的雅致汉服,罗衫绣重重的富丽唐装,还是时尚典雅的旗袍,人们将多重文化都沉淀于服饰之上,共同构筑了中华精神文明的广博内涵。
据介绍,家谱礼服是特指18岁成人司礼和宗亲祭祖活动的礼服。家谱礼服不仅可以成为大学生深入社会、创造收益、综合性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专用服饰,还可以作为炎黄子孙追踪溯源的家族礼品。家谱礼服不仅可以让父辈们重新记忆列祖列宗家族文化、采用DIY形式载入衣钵史册,还是当下全面推动未来“中华国服”时代符号建设的开路先锋。

在此国家强盛之际,共圆中国梦、增强民族认同感,从改变国际场合清一色西装的局面开始,呼吁确立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华国服”,普及具有历史感的国服文化,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愿意把“穿在身上的历史”汇聚成最有表征力的“符号中国”,我们愿意为每一位华夏儿女展示家谱礼服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所在,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家风家训·法治中国”的正能量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得到继承与发展。此次“家风家训”文化传播活动,不仅以诗书画的形式面向全国展示,更以多元化的形态,如服饰等,让更多的人接纳,相信未来,在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之下,多种形态和地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进一步完美演绎华夏文化精粹,扩大活动的宣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