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孔子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汪国新委员接受媒体采访

 

 

    2015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先生在北京会议中心委员驻地接受了各大媒体采访。 

 

 

    汪国新委员表示:儿童是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促进儿童发展,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政府强力的财政支持是失学儿童扶助的基础力量,而长足的、持续的社会关注、社会公益扶持则是减少我国失学儿童的源动力。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方针下,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联合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建立健全以村、县为单位的失学儿童教育扶助制度,设立扶助基金,鼓励社会公益捐款;2、走进基层,组织公益人员通过点对点宣传,宣传普及社会公益扶助力量对当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儿童优先意识;3、增设全国性的失学儿童社会公益教育机构,以退休教师轮岗形式,为师资力量薄弱提供教育扶助,同时发挥退休教师力量,带动公益教育事业的发展。

 

 

    汪国新委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自尧舜以来,对于一度享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而言,朝汉服、明朝中装、清朝唐装、民国中山装等国服形式的历史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变革、崛起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衣冠之事与治理天下相连,足见其重要。

    汪国新委员认为国服文化是带动服装市场经济的新动力。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服装制造业是国外服装品牌的加工厂,即使达到西服60亿套的惊人生产量,却仍然因为缺少自主品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影响下,面临倒闭、转行或依赖其他行业支撑发展等不利局面。立足13亿人口的国服文化的普及,无疑可以为我国服装市场带动最大的“内需”,提升服装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链,突破国内服装供应饱和状态的局限,在拉动经济年产值千亿效应的同时,为树立中国服饰品牌创造机会。在此国家强盛之际,共圆中国梦、增强民族认同感,从改变国际场合清一色西装的局面开始,汪国新委员呼吁确立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华国服”,普及具有历史感的国服文化。

    

    

 

 

 

    汪国新委员希望让法治走进校园,与艺术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宣传教育的必经之路,建议以“法治中国三千年100套连环画”艺术宣传活动,树立校园法治文化。

    随着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工作者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思考法制宣传的新内涵、新观念。要树立创新意识,将法制宣传渗透到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中去,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法制艺术这个特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以培养校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道德素养的氛围。作为法治艺术宣传形式的一种,中国法治连环画一直具有独特的宣传优势,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性。因此通过连环画套书的艺术创作,将抽象的国家法律法规,编辑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以简单明了的图文形式,全方位地展开法制宣传和服务活动,提高校园师生群体的法制观念和认识。

    由中宣部、中国美协、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法治诗书画院组织全国著名连环画艺术家创作100套中国法治三千年连环画走进校园,进行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道德意识,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