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新委员、郑桂兰董事长对山西进行文化考察

2014年5月17日至20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诗书画家汪国新,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燕山红文化集团董事长郑桂兰对山西进行了为期4天的文化考察。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史前文明的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以及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生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国第24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由于他开拓疆域、奠基文明的千秋功德,历来受到后人的尊崇和敬仰。复修晋文公庙一直是当地人民的一个神圣的愿望。
重修后的晋文公庙采用原来的风格和布局。其南北长77米,东西宽37米,规模比过去扩大了三分之二,占地面积2850平方米。整个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的规定建造,贯穿着明显的儒家思想。正殿居高临下,反映着儒家“王权至上”的思想。中轴对称的格局与中庸之道的礼教观念相吻合,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韵味。殿堂、献亭、戏台、厢房、回廊、钟楼、鼓楼、山门等建筑全部呈朱红色,整个庙宇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尽显皇家风范。


山西是人文荟萃英雄辈出的文明地域。并州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时以太原为“北京”,建成了仅次于京师长安的大都会。女皇武则天,“汾阳王”郭子仪,名相能臣狄仁杰、裴度,“门神”尉迟恭,战将薛仁贵,“文中子”王通,一代文宗柳宗元,初唐四杰王勃,斗酒学士王绩,田园诗派领袖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边塞诗人王翰,晋阳诗才王之涣,江州司马白居易,大历才子卢纶,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一个个黄河之东、太行之西的儿女,光耀九州,彪炳青史。

郑桂兰董事长和山西省文化部门相关领导交流研讨,如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山西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包括:1、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富有佛教文化特征和边塞风情的文化产业链;2、晋商文化产业区。以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古都名城文化、民居古建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业态,提升产业层次,构建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3、根祖文化产业区。以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古都文化、盐池文化、道教文化、关公文化、名楼名寺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大保护力度,强化联动发展,培育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集群;4、太行文化产业区。以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话传说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整合力度,创新开发方式,培育发展优势,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5、黄河文化产业区。以沿黄一带的古渡文化、古镇文化、名楼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强梳理研究,加大开发力度,创意文化产品,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独具黄河黄土风情的文化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