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汪国新,接受了香港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聚焦两会》栏目的专访。

主持人:汪委员是著名的画家,今年的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提案?是不是也和书画有关?
汪国新:今年有四个提案,两个和文化相关的,两个关于民生。文化方面一个是中国城市扩建和城镇建设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城市扩建和城镇建设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拉动国家兴起和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利的一面。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居安思危,在这个大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的传承,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因为城市的扩建,故土容积由几十万扩展到几百万,城市的格局和名称都发生了改变,有的历史遗存直接被淹没,历史文化难以延续。城镇的建设中,原来有很多原始的村落,本身是很好的名胜古迹,如亭台、庙宇或历史发生地等。再就是他们固有的名称,尽量的把历史的原始称谓保存下来,避免造成历史文明的中断。尽管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多少千年的古国,那文明古国从何谈起呢?世界上另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消失了,只有我们中国存在,对于文明古国我们要有历史沿革,要有清晰的追寻足迹。首先是一些非物质,无形的文化,如地名,凉州、敦煌、荆州、随州等历史产地,都是历朝历代几千年留下来的很好的名称,而这些名称某些方面说,他比斥资打造的标志性建筑物还重要,一个好的地名能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心灵的归属感。如果这些民族文化消失了,简单的安一个新的名字,我觉得是一种资源浪费,对我们的文明古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您这次的提案也提到了关于书法的内容是吧?
汪国新:有些记者曾经问我,中国学生为何非要学习书法。世界上只有中国的书法才能称谓艺术。中国作为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毛笔是一个民族感情延续、认同。他跟拿铅笔、钢笔写字完全不一样。假如不是我两岁多父亲拿毛笔教我写字,画画的话,我绝对不会走到今天这条路。要成为中国的画家的话,一定要有毛笔功夫,如果没有毛笔功夫,他怎么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为什么现在有些画家的品位不够高呢,描摹没有艺术性可言,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他们没有真正的人将中国传统的笔墨画法融入到创作中去。以至于很多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由于书法基础不牢固,创作出的作品就像照片一样,缺乏独特的笔墨艺术。

主持人:商品经济以后,商场、书店为了商品追求,连环画被日本卡通所替代,连环画现在只成为了一种收藏品。面对这样的现实,您的感受是什么?中国连环画发展整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您认为如何才能让连环画得到健康发展?
汪国新:连环画作为收藏品,不应该值得庆幸,别看他的价钱翻了几百万上去,但我作为一个连环画作者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中国连环画的悲哀、中国艺术界的悲哀、中国国情的悲哀。在中国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中国连环画家,他们堪称是走在了连环画最前列,戴振邦、陈世发等人将中国连环画推向世界最前端。三十年后连环画却变成了古董。而今日本、韩国、欧美卡通和动漫充斥着我们的中国市场,占领了广大的书场和卖场,而我们中国的连环画却溃不成军,过早的把这些最好年龄段的作家打入了“冷宫”。而有些国外的漫画,则是通过国内人的协助加工完成的。站在画家的角度上来讲,现在一些国家从,海洋上、陆地上,对我们形成了遏制,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发展。任何国家民族看他的少年就知道他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国家,我们的青少年是读日本、韩国的卡通漫画成长的,那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被偏离。对于我们的后代,我们必须要明确培养我们国家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英雄观和审美观。连环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把我们的队伍组织起来,根据时代的需要,把一些先进人物、历史传统变成连环画,如我们经典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等传统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爱好等民众的需求出发,创造适应大众生活需求的连环画作品。
主持人:我知道您提交有关连环画的提案已经不止一次了,您为什么这个坚持不懈的致力于中国的连环画发展事业呢?据我了解您和您夫人(郑桂兰女士)历时十年创作了一部连环画叫《长江三部曲》这三部曲讲的是些什么故事?以后你还会创作别的连环画吗?
汪国新:中国一直都是在向前看,我一直都没有看到连环画的现状,有所改变。所以我会不断的坚持,去努力的改变目前这种状态,也希望政府部门极可能的行动起来。我们这部《长江三部曲》是用生命创作的,我们确定的阅读对象是高中生以上,把旧中国1924年到1949年这么一段时间的国家状态和国家形式用形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可以说是艺术的史料,史料的艺术,留给后来的人民,去了解国家的那个时期。在画法上面,我们想把我们最好的,也是最难得,线描,单线白描法展现给人民,用这种技法、将人物、山川风光画到极致。可能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就艺术创作而言,自己很难超过自己。一项艺术作品,一旦达到一个高度,后人和自己也是很难超越的。
主持人:除了连环画,我国还有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暂时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和发扬,您认为如何才能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振兴并且走出国门。
汪国新:中央明确的提出来了文化强国,这是提到了根本,因为一个国家不是因为他GDP上来之后就会受到尊重,一定要有文化,而且是全民族的文化。这个文化上来之后,从两个方向要注意,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国民真正的体会到文化惠民,提高他们的审美,充分享受文化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好的文化不光是眼前的欢乐,还有益于他们的子女教育。另外一个就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不能是自己说自己国家,一定要换一个更广的角度,要得到世界的认可。文化走出国门,一部分是依靠政治宣传,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更多的是打造成艺术品,政府和艺术家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将艺术品推向世界市场。

主持人:据报道在这次两会上您跟一些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将湖北随州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建设,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随州吗?
汪国新:因为一个地方除了它的地理位置之外,他的历史遗存非常重要,随州的编钟、曾乙侯墓遗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地等,很多的古迹从这里发现,它的审美价值,历史认知价值,将世界文化不断的向前推。在远古时代很多国家都是洪荒,唐朝的时候日本就是一个洪荒之地,原始落后,鉴真东渡将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日本,使日本有了飞跃的发展。随州本身是战国时代的群墓,楚国的古都也是渐渐的由宜昌移到了荆州,所以随州的历史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主持人:网上有些说法,说不允许领导部门建立庙宇,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说法的?
汪国新:个人觉得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修建庙宇的,乱世毁庙,盛世修庙,关于庙宇的价值,要有它清晰地认识,我们中国以作为文明古国而骄傲,几千年的的文化是怎么传下来的呢?一个是官方的,当时的朝廷制定相应的制度;一个是便是通过庙宇,如古代的服装,器皿,礼乐,儒释道教导的怎么对待老师,对待父母等道德礼仪都是通过它们流传下来,并影响至今的。
主持人:有些庙宇过于商业,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您是怎么看待的?
汪国新:佛教本身来说,是不主张拜佛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佛,不把佛看成在常人之上,所以他与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史把万民都看成是上帝的子孙后代。佛教是教育别人,怎么用宇宙观来看待人生,让你去掉私心,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东西。一些收钱等不良的做法,不能怪庙宇,这不是庙宇的宗旨,佛教是倡导让人们摆脱名利枷锁,一切皆空,这里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一切都是在变化之间,都不是绝对的拥有的。所以我跟郑桂兰就把美术变为财富,把财富变成艺术馆,然后把艺术品放在艺术馆,放在精神的庙堂里,留给社会,留给人民。
主持人:谢谢,汪委员在百忙之中,有时间来我们栏目做客。
汪国新:谢谢主持人,谢谢观众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