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集团首页 > 北京孔子画堂 > 最新动态

新闻

汪国新委员接受《艺术中国》栏目专访

    201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诗书画家汪国新接受《艺术中国》栏目专访,汪国新先生谈诗词,情有独钟;谈人生,深入浅出;谈文化,提纲挈领;谈艺术,鞭辟入里。

    汪国新,1947年生。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北京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三峡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作品以长篇巨制和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代表作有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1666幅)、158米绢本国画《汪国新长江万里风情图》长卷等。


写诗是一种自我修为


    记者:“骋怀操画笔,余事做诗人”,有诗家对您如是评。请问,您是怎样爱上吟诗与倚声之学的?诗词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汪国新:诗歌是我一生的至爱,不管是在早年的苦难岁月,还是现在,我都“乐诗不疲”,一以贯之,可以说,诗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的诗歌启蒙来自于我的父母,双亲很喜欢戏剧,什么《甘露寺》、《徐策跑城》之类的,可谓耳熟能详。中国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的唱词非常诗意,有的干脆就是一首诗,我小时候就是受了这些唱词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喜欢及至迷恋诗词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一共写了五千多首诗词。这些诗词,内容深广,形式多样,真实地记录了我的艺术与生活,也是我思想的凝聚。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我是诗书画并重的。近期,河北教育出版社将出版我的《汪国新百诗百书百画》,是从我的数万件诗书画作品中精选结集而成,我自己非常看重它。


    记者:您的诗词,用著名诗人丁国成的话说,是发愤为诗,突出一个爱字;以诗纪画,突出一个苦字;转画为诗,突出一个情字。还有不少像“浓墨泼成江峡壁,淡黄点出渔舟灯”那样的奇句。我读您的诗,更觉得里面有温柔敦厚、谨严和冲淡之美。这是否是您艺术思想的外射?


    汪国新:中国是诗的国度,不读诗书不知礼。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已臻极高水平。诗言志,腹有诗风气自华,这些前人的哲言,一再地表明,写诗是一种自我修为,一种灵魂的自我完善。诗词讲究格律,格律就是规律,就是一种约束,写诗就是在约束中去争自由。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我的诗里很少有大喜大怒,纸面上更多地是对内我的渲染和对人性的赞叹。我相信,写诗就是要彰显一种大爱,在诗里不能有怨恨和咒骂。


    处逆境,只有奋斗了,才能成才


    记者:透视您的艺术人生,可以绘出您的成才路线图:逆境、奋斗、发展、感恩。这成就了您的诗书画人生。对许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启示?
    汪国新:我曾在北大作过关于“诗书画与人生”的主题演讲。我说,诗书画是我的精神皈依,也是我生命的物化,好比饮食呼吸一样成为生命的需要。诗,是情怀,书,是韵律,画,是审美;人生是命运,命是客观,运是主观。诗书画人生和时代、祖国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异彩华章。面对你的提问,我仍作如是说。
    我出生于1947年,抗战期间,一家逃难到宜昌,命运又偏偏让我九岁丧父,小学刚毕业就告辍学,那种痛苦外人难以想象。我要读书。黄历书,看相算命的书,凡能找到的都读,后来恰好用在连环画上了。我最感谢的是图书馆,像我这样的孩子可以随便进出。因为瘦小,我常钻到书桌下面看书,一看就是一天。读了鲁迅,记住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了《论语》,记住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读了《老子》,记住了“无为无不为”;读了高尔基,我记住了“社会大学”;读了莎士比亚,记住了“自学可以成文豪”;读了《史记》,记住了人臣谋事君谋臣;读了《圣经》,记住了博爱宽恕。集体无意识年代,有人盲目狂热,有人韶华虚掷,我只想“魂入丹青水墨中”。这里,我只想说的是,命和运,是因果相生的。处逆境,只有奋斗了,才能成才。
    立大志,人生当艺术做,而立小志,人生当生意做。立大志和立小志,生命状态就不一样。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连环画


 
  记者:说到读书,您主要读些什么方面的书?在您的创作里,大型连环画《长江三部曲》无疑是一部大书传世之作,也是您艺术生涯的里程碑之作,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
    汪国新:我读的书很杂,文学、哲学和政治学的书都看,我甚至还看《货币战争》这样的经济学著作。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艺术家也必须有广博的视野,要多读艺术之外的书,多交艺术之外的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出广阔的襟怀。有人说我“诗书画三绝”,我觉得,“诗书画三绝”是基本功,不是高标准,大型连环画《长江三部曲》共10集,1666幅画面。是我和郑桂兰耗尽10年心血编绘的,出版至今已21年了,这部作品在中国连环画的各项评奖中,获得文学脚本和绘画艺术最高奖,并在瑞士国际连环画节上获特别荣誉奖,我特别看重它。去年夏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它的最新版,精装、精美、大气,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要说启示,我想说的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连环画。国画,我们没有超过古人,油画,是舶来品,没有超过西方,中国是连环画的世界大国,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高峰。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作品和杰出画家,并以其艺术性、思想性、时代性和人民性至今被称道。虽然现在号称网络时代和卡通时代,但我断言,卡通作品是无法传世的速成品。

    扬我中华精气神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创作,从《长江三部曲》到《三国演义》乃至孔子、岳飞等历史人物,都散发着民族气息,透溢着传统意蕴,请问您为何钟情于此?

汪国新:我们常常说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什么?一要爱自己的土地;二要爱勤劳的人民;三要爱我们的文化。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爱给我智慧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诗句常使我泪洒衣襟。艺术家的情怀决定着作品的方向和深度。我立志于为民族英杰立传,创造具有煌煌大国气派的史诗性作品。抱着这样的信念,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夫妇为自己制定了文化工程。历尽磨难,往返长江三十余趟的沿江采风,耗十年心血完成的总计1666幅画面的《长江三部曲》,被人称为一部波澜壮阔的长江史诗。历时九年创作158米国画长卷《长江风情万里图》,将两岸千山万壑、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尽收笔底,为三峡大坝建设前的峡江留下了一种难得的书画史料。240幅《三国演义全图》是国家文化部门抓的重点工程,我穷三年之功将它完成,出版界誉之为“读书界的一件喜事”,并被出版丝绢邮票作奥运重礼。

    我对关羽、岳飞、孔子这些民族精英的重点刻画,一方面源于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心理;一方面也来自今日弘扬中华民族忠义诚信传统美德的愿望。我曾赋诗“平生崇尚是忠良,北画关公南岳王。骨质疏松非我辈,当为华夏铸脊梁。”当然,这个脊梁也包括庄子、诸葛亮、苏东坡等仁人贤士。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让圣贤泽被后人,让英雄浩气长存,让华夏栋梁巍然屹立于东方,以此来彰显中华之魂,呼唤忠、义、礼、智、信的回归,并以此来面对我们鲜亮的未来,礼赞值得回味的过去。


    我这一辈子,没有私爱、私仇、私藏


    记者:您近些年一直热心慈善,并倡导人间大爱。请您就此谈一些想法。
    汪国新:我一直公开说,我这一辈子,没有“三私”:私爱、私仇、私藏。我们用生命拼出来的艺术品,都是不卖的,今后,都要捐给国家。
    公益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作为艺术家、企业家,向公益事业尽微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带上 “关公文化双申遗”提案参加全国两会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这次会带去什么提案?
    汪国新:我将带去作了精心准备的“关公文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双申报世界遗产”的提案,此前已成立了关公文化双申遗筹委会。为了宣传以关公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我十几年来已在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关公文化天下行”巡回展,同时在韩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开设汪国新诗书画分院,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认同。特别是以关公为题材的系列创作,北京关公画堂组织的大型关公主题活动和投资兴建的世界第一艘关公号游轮,已经成为宣传中国传统美德和仁义礼智信精神的文化品牌。

   两万多件诗书画作品分流宜昌北京


    记者:今年,您最让人期待的艺术成果会是什么?
    汪国新: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我在北京推出“中华精气神”系列之迎新春汪国新“龙抬头”书画作品展,包括了百余幅国画作品以及几十首诗词书法作品。为书画爱好者奉献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精神盛宴!
    今年4月,宜昌汪国新诗书画院将开馆。北京汪国新美术馆已经封顶,准备年内开馆;另外,北京汪国新诗书画院也将在年底落成开馆。这三个美术馆占地13000多平方米,并有4000多平方米的花园。我的计划是,把自己50多年来创作的两万多件诗书画作品分流给北京和家乡宜昌的这三个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