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新率政协书画家代表团山东考察
齐鲁企韵——舒斯贝尔·中国书画名家山东行
“崂顶观海秀、笔墨绘仙山”最近,由珠海市政协、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画界》杂志编辑部承办,山东舒斯贝尔公司协办的“齐鲁企韵——舒斯贝尔·中国书画名家山东行”活动,在美丽的青岛崂山启动。参加此次采风团的书画家有全国政协委员、三峡画院院长汪国新;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王文芳;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严家宽;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庄小雷;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呈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寇月朋;北京画院培训中心副主任郭宝君。本次活动由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先生担任团长。

“齐鲁企韵——齐鲁证券•中国书画名家山东行”中国书画名家采风团
探访海上名山
次日凌晨,天不是很晴朗,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崂山风景区准备进行采风写生,这里紧邻大海,海边浪花翻滚,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岸边的崂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在雾气里群峰攒簇,主峰巨峰高耸入天,山上巨石嶙峋,相互叠加,植被丰富。形成了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

中国书画名家采风团认真地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崂山的美景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推崇,深为隐者高人、名道高僧所垂青。传说秦始皇曾登崂山以望蓬莱,徐福由此出海寻求仙药;汉武帝驾临不其祀神人;东汉大学问家逢蒙、郑玄以及南北朝的明僧绍先后于崂山建书院,著书授徒,开创村学之风;唐代诗人李白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千古名句。宋、元之后,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赵孟頫曾在崂山留有七绝《咏崂顶》。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大学士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大学士高弘图,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大文学家蒲松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学者蔡元培、沈从文、郁达夫等都慕名游览过崂山,留下了文采斐然的诗文、游记、专著,或传诵于世、或篆刻于石,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崂山盛名远播。

众艺术家陶醉于崂山美景
笔墨创作秀青岛

汪国新先生凝视片刻画案上的四尺宣,手中的勾线笔在纸面上精准而有力的勾勒着,几笔下来,便可见画面中的两个主体人物栩栩如生。勾染之间,一幅《崂山访道图》便呈现在了大家眼前。这样的创作功力和成就,与汪先生几十年得刻苦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文芳老师以描绘大西北丝路山水而闻名,这次创作的《走进香巴拉》和《山关重重》就是表现的西北风情。只见王老师左右手交替着用笔,一遍遍的点染,不厌其烦,使画面厚重而壮美。

严家宽老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一手夹着香烟,一手执着画笔,显得悠闲自如。作品完成后,浓重的色彩间给人一种气势恢弘之感。

李呈修老师的《春融午山图》是在画室中遥望着窗外的午山创作的,写实性性很强,远景是青岛的午山,应该是崂山的余脉吧,那里以石匠和蜜桃而闻名全国。
这次活动短暂而又愉快,书画家们不仅积累了创作元素,而且通过笔墨的形式抒情达意,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我们的幸福生活。这里不仅为一些珍稀动物提供了生存保障,也是许多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几天下来,大家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青岛不仅是经济发达的特区,而且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指数和文明程度都很高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此次采风,让大家抑制不住创作的激情,并将一路见闻融入创作。观者可以通过书画家们的笔墨领略到青岛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