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研讨会,海内外同心同行
——日本各方盛赞汪国新、郑桂兰传统文化海外行
人类文明讲究传承,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更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近日,在日本横滨,来自日本本土、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的三支文化力量汇聚一堂,就“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宣传规律相结合”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活动现场

研讨会上台湾代表团集体亮相
与会日方力量有: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理事长林兼正(中国华侨)、理事曾德深(中国华侨)、神户中华会馆副理事长蔡胜昌、大本山万福寺黄棠宗教学部长荒木将旭、长崎东明山兴福寺住持松尾法道、大阪清寿院住持隆琦章光;中国大陆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海外联谊会理事郑桂兰等,以及来自中国台湾的台湾祀典武庙常务委员陈仁瘦、台湾大天后宫主委曾吉连等。

汪国新委员、郑桂兰董事长与中国驻日本总领事亲切交谈

大本山万福寺荒木将旭先生会上发言
荒木将旭先生发言:万福寺起源于一位中国高僧来日本传教,打算一年后回国,但因为他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就决定留在日本,但是中国皇帝赐了国寺号,现在传至第十三代。
长崎东明山松尾法道住持在发言中提到:长崎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它日本的生活、哲学方面影响极大。
台湾大天后宫主委曾吉连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关帝庙进行了修复完善,台湾福建祖先大规模移民日本开疆拓土,同时随船带来了关公、妈祖圣像。
神户中国会馆副理事长蔡胜昌说,日本的华侨们一边在传播华夏文化,同时这也是内心对国人故土思念的表达。

原日本华人华侨总会会长曾德深先生发言
原日本华人华侨总会会长、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理事曾德深说,日本神户、京都、长崎、横滨等这些地方早在几百年前就修建了中国的关公、孔子庙,历经空袭、地震、火灾,依旧香火不断,祖国强大也特别重视海外华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华人华侨在内心深处有归属感,精神家园更加繁荣昌盛。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画家汪国新身体力行,多次走出国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作为政协代表,汪先生在参政议政中多次提案,他提出的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各个议案均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与贯彻落实;作为当代中国画坛传统文化的使者,汪先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到世界各国作参访、办画展,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海外联谊会理事、北京燕山红文化集团董事长郑桂兰认为,美国西部开发的战略中,离不开教会、学校、报纸。“进教会”是信仰、“进学校”是教养、“办报纸”是沟通。我们中华民族在各国开疆拓土,进行经济活动,同样也是建立关公庙、孔子堂、学校、会馆,这恰好顺应了美国西部开发的三步走战略。郑桂兰董事长的发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汪国新先生与大本山万福寺荒木将旭先生友谊深厚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吕参赞亲手接过汪国新委员赠送给驻日大使馆的书法“四海之内皆兄弟”
此次研讨会收获颇丰,与会各方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拟定了切身力行的下一步战略。同时日本华人华侨总会对汪国新、郑桂兰多年来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私奉献,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和盛赞。